1. 首页 > 星座爱情 > 文章页面

畲族单岁出嫁(传统的畲族婚礼在小型的通宵喝喜酒之前)

你一定不知道 在广州,竟然隐藏了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畲族单岁出嫁,以及畲族婚姻婚俗对应的知识点,文章可能有点长,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,增长自己的知识,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本文目录

畲族人有什么风俗习惯畲族有哪些婚礼礼仪和日常生活禁忌

一、习俗

畲族女孩嫁人婚俗,是一种怎样的场面 我感动得眼泪都掉起来了

1、婚姻

在畲族社会里,无儿的家庭多行招赘,不少有儿子的家庭也让儿子去入赘,而让女儿留“招儿子”(即招女婿)。一般入赘者的子女要随母姓,也有生有二子分别随父母姓的。

若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,就得“做两头家”,即新婚头几年两边的家都要照顾,居无定处。这样维持几年之后,才确定在夫妻两家中经济条件较好的一方家落户。

2、丧葬

畲族丧葬形式是土葬,保留有拾骨重葬习俗。畲人的丧葬习俗,从传统与史料来看,早期的葬习为悬棺葬和火葬。

在畲族中广为流传的《盘瓠王歌》中就载有畲人祖先盘瓠“半年是清闲,日日擎弓去射箭”,“石壁岩前山羊打,被羊抵落石壁前”乃“跌落石壁前,身尸挂在树尾上,老鸦来叫引路线”,“一阵龙风来发起,吹断树尾搁不牢,大大小小跑地拜,句句哭公是不该”的传说。

因“高岩石壁崎又岖”所以无法取得祖先尸身,只好“任得树梢安祖坟”,后世畲人为怀念先祖于是便悬棺而葬了。三国时,吴沈莹在《临海水土志》中有“人悬棺”的记载。“人”即历史上的“南蛮”,它是畲族等南方民族的先人。由此可见,畲人悬棺而葬的习俗由来已久。

二、节日

1、分龙节

分龙节是流传于南北各地的民间节日。此际多雨,传说是龙分开到各地去行雨的日子。除了汉族,它也是毛南族、畲族的传统节日。

有趣的是,这个节日的内容与日期都不太统一。地区不同节日内容也有所不同,人们或祈雨、或傩舞、或唱戏拜龙王、或龙舟赛、或演习防火,但是,都与雨水有关。

2、祭祖日

祭祖日,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,重视祖先崇拜,每年二、七、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,信奉鬼神。在节日期间除酒肉必不可少外,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。但不论过什么节日都要做糍粑。成年人过生日除杀鸡、宰鸭外,也要做糍粑。

3、二月二

又称会亲节,是畲族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。主要流行于闽东的福鼎、福安等县。所谓“会亲”,系指原由福鼎双华、福安坂中分炉至浙南、闽东各地的畲族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回祖地相聚,举行会亲活动。

福建双华“会亲节”规模最大,遐迩闻名。节日这一天。畲家门前都升起白底红边的三角形族旗和颇似古时“华盖”的圆伞,从双华分支出去的各地族人都盛装打扮回到祖地会亲。人群熙熙攘攘,歌声笑声不绝于耳,宁静的山村顿时成欢乐的海洋。

特别是夕阳西下,夜幕降临,松明火照耀得如同白昼,增添了节日的热烈气氛,歌会进入了高潮,人们引吭高歌,嘹亮的歌声在山野回荡,越唱兴致越浓,通宵达旦,热闹非凡。

4、三月三

又称“乌饭节”,是畲族人民纪念本民族英雄同反动统治阶级斗争取得胜利的节日。相传:在唐高宗总章年间,畲族英雄恨兴领导义军反抗唐王朝,被官军围困在大山里,粮断援绝,处境十分艰难。

眼看有全军覆灭的危险,时值隆冬季节,天寒地冻,山里各种植物都已脱叶落果,唯有一种叫乌稔的野生植物,枝条上还挂有串串的甜果。畲军采集回营,雷万兴之香甜可口,便传令全军四出采集,军粮解决了,雷万兴便于三月初三日杀出重围,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。

扩展资料

畲族起源

畲族族源歧见很多,但概括起来有外来说和土著说两种。外来说者认为畲族源于汉晋时代的“长沙武陵蛮”。持这种观点的主要论据是“武陵蛮”和畲族有共同的盘瓠图腾信奉。土著说者认为畲族源于周代的“闽”人。

“闽”是福建的土著,福建最早的主人,其遗裔就是今天的畲族。“闽”、“畲”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。此说的主要论据是“闽”、“畲”之间有着密切的内涵联系,即“闽”——“蛮”——“僚”——“畲”一脉相承。

此外,还有人认为畲族源于古代河南“夷”人的一支,是属于高辛氏近亲的一支氏族部落。有的认为畲族源于河南,其祖先是“龙麒”,等等。
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畲族

【婚姻】畲族婚姻是一夫一妻制。如父母主婚为主,自由婚配的也有。寡妇再婚再嫁则较自由。

旧时,男女一般在十一二岁时就可论婚,由父母包办婚姻。男家托媒往女家求亲,要开生庚“八字”,经算命合婚后,认定上婚或中婚,才决定相亲,定新,送吉日,迎娶。

媒人初到女家说亲,女家有诚意才进行相亲。“查亲”,首先女方由姑母或姨母陪同前往男家看“人家”。男家备酒菜招待,双方互相了解情况,如果男家备上点心、蛋,妇方来人肯接受,即表示同意,可留在男家宿夜。第二天回去前,男家送“收手信”糍粑等。妇方回家后即由男方父母进行定亲,讲聘礼、定结婚迎亲吉日。

畲族男女青年社交比较开放,双方在劳动中、唱歌中找对象,自许终身。自由恋爱常以歌当话,经过对歌比“肚才”,求相悦、探情意、察忠贞、挑选意中人。当双方认定是真正的情人,就暗订终身。妇方私赠男方银质手镯或戒指。男方递送白色“兜肚”(畲族称“肚稿袋”)或其他珍贵物品给妇方。而男方就主动托媒向妇方父母求亲,取得同意后,备些糕饼、枣、线面、猪蹄和聘金若干呈送女家叫做“小定”。随后男女双方经常来往,男方可主动到未婚妻家助工、犁田、插秧、秋收等。

定婚畲语叫“得定”,即正式“定婚”。一般选择农历五月端午节或八月中秋节前后的吉日.男方备好礼物,一般有长寿面二包、红枣、礼饼5公斤、猪蹄一个6公斤、猪肉若干公斤、鱼鲞一合、衣料一套、制“凤凰冠”的“髻栏”一合、银手镯一副、银戒指一合(带响铃)、聘金(银元)若干,托媒人送往女家。女方将礼物点收后,则商定婚嫁时间。这时女家用红纸再次写女儿的生庚交给媒人,带回给男家,并给回盘猪肉二刀、黄金或糯米粽40至60粒。女家将定婚的猪肉分别送给六亲。六亲收到礼物后,便知某人的女儿已许配,并准备衣料礼物。

男方择好吉日娶亲通知女家叫“送日”。连同礼饼、猪肉、线面、冰糖、红枣和“龙凤礼贴”,由媒人和亲家伯等人送往女家。妇方根据吉日单办喜事,再将男方送的“送日”饼、猪肉由姑娘直接分送给舅母、姨母、姑母等家。母舅等亲戚得知后便留她“作客”,即叫“作表姐”。“表姐”进村,男青年一定要与对歌,一般均唱“嫁女歌”来揶揄她。

依照男家吉日单,女家即请本民族裁缝师傅到家为姑娘“开剪”,要特制成套“踏轿衫”、“踏轿裙”、“月白腰带”、“印花苎布蚊帐”“红色苎布袋”和其他式样新衣服。还分别铸制银质“凤凰冠”和锡酒瓶、锡茶壶、锡罐等,并备箱、精杠和棕衣、锄头、斗笠作为陪嫁。富裕户还有用耕牛陪嫁的。近年畲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,陪嫁品档次随之提高,有高矮橱、办公桌、缝衣机、洗衣机、沙发、自行车、收录机、电视机等。

“送酒米”是由男家出钱,女家代酿酒的习俗。男家要送给女家“箩二”酒米(即十二斗糯米),由未婚新郎和媒人作伴挑送女家。由女家代酿红酒,作为宴请六亲九眷、抬轿赤郎的“婚嫁酒”。

挑“祖宗担”。娶亲前一日,男家备好鸡蛋十二粒、豆腐十二块、猪肝十二两,还有鱼、肉、菜、果、酒等礼物,并用红纸包好十二包小红包:即卷风冠包、请祖包、梳头包、捉青蛙包、封箱包、阑期包、伴娘包、上轿摊伞包、托媒人包、轿符包、回头包、开轿门包等。这叫“源祖礼”,由媒人与“迎亲伯”一同挑到女家。至大门时,女家放鞭炮迎接到大厅。大厅点燃红烛和香线,由媒人先向天地作揖,再向厅堂作揖,然后就座喝茶。这时女家长辈前来与媒人相见。“迎亲伯”上前交付礼物和小红包。如果女家提出要补送猪肉几斤或另加几包小红包时,则由“迎亲伯”代补,以求随喜顺意。

迎娶新娘的花轿进女家门后,女家即请“赤郎”、“行郎”行厅就坐、喝茶、吃点心,畲语叫吃“脱草鞋酒”。接着还备办午宴或晚宴,叫“嫁女酒”,以敬请送亲友和抬轿的“赤郎”。席间要进行“猜菜肴、识别名与清龙潭、捉青蛙”的歌酒令。

畲族有“器嫁”婚俗,新娘在出嫁前要“懒床”即“恋床”,以歌哭唱,倾诉妇女无地位和对包办婚姻的怨恨心情,怨出嫁、恨媒人。同时也表露新娘对父母养育恩情的怀念,对兄弟、姐妹的留恋,哭得情深意切,使亲人和客人感动,既为娘家讨吉利,又促使亲友掏“红包”赠嫁。

畲族姑娘出嫁做“新婚衣”时,要梳扎“凤凰头”,以示青春年华的结束,所以姑娘出嫁梳妆时都要进行一场“反梳妆”的挣辩。挣辩最终由亲戚舅母抱着梳妆,才准备上轿。“新婚女”临出门时,要和胞兄弟行“分酸”礼,表示婚女仍愿为自家兄弟分担辛劳,并撒“五谷米”以祝愿娘家吉祥如意。由“大姐”扶向厅堂向祖宗三跪拜后上轿。

新婚女上轿,由“大姐”取一茶盘,盘内放一个“安心镜”、一把剪刀、一把尺、一合熟鸡蛋、十二粒桂圆,移放在新婚女坐位上,以示避邪护身。由舅母撑伞,待新婚女上轿后即封轿门(轿符)以抵诸邪。赤郎即将花轿抬出大门外,并鸣放鞭炮。此时女家即关大门,新娘在轿内停止哭泣,不再转头看娘家,以示不拽娘家“风水”。花轿抬至村外百米左右就得停下,让“新婚女”从轿顶上递出一红包(即回头包)交给胞弟,以示娘家财丁两旺。如果同日有两家姑娘出嫁,就得用“牛踏路”。不论婚嫁路程远近,都要让长辈姑娘先上轿。后走者又怕“福缘”被先走者带尽,就在黄牛或水牛和牛角上挂红布“踏路”领先,表示“金牛”开道。

男家娶亲要向女家催送嫁妆,午餐后,迎亲队伍以锣鼓、唢呐催妆。这叫“催妆礼”。嫁妆物品送至男家后,须找一位父母健在、儿孙满堂、有福的女俗称“大姐”来“安床”。安床时,一边铺庆,一边喝唱吉祥好话。床上安放“斗灯火”,摆茶、酒敬请“床神婆”。

男家选取两童男和两童女,分别手提铜锣二面,双喜灯笼一合,选放双响、连珠炮二人,持火把四人,到村外路口等候,用唢呐开路,迎接新娘。男家还备好米筛、尺、剪刀、镜、猪肉一条,悬挂中,以示避邪。用大红纸书写“凤凰到此”贴在中堂。新婚女进入男家大门时,公婆等亲属必须躲避,否则俗认为“犯冲”,日后家庭不睦。

拜堂,首先要用茶、酒、五果摆香案,厅堂上高燃龙凤喜烛,“大姐”站在大厅上等候,当花轿进入男家大厅即放礼炮迎接。“大姐”与赤郎一一鞠躬,给赤郎双手拜上开轿门“红包”后,才进前开轿门。“大姐”伏身轿内,先取出桂圆放在轿前地上用脚踏碎,以破冲喜。而后再拿出“五谷种了”、“定身镜”,手袖红蛋安放茶盘内,牵引新娘下轿与新郎跪拜天地、祖宗、拜毕。新娘方入洞房。

婚日傍晚设宴敬请舅父、姑父、姨丈、媒人等六亲九眷。酒过“三巡”,菜过“二大”,新娘即出房敬茶。戚友要送给“茶仪”,作为新娘“见面礼”。亲属待酒宴散席,接着举行“佳期酒”,而后送新郎进洞房。

通常由未婚的男青年八人组成“子弟班”,畲称“佳期班”,由“佳期头”两手提“某府”双喜灯笼,领队从门外走进新郎家,边走边唱:“闾山竹,必仙栽,闹房子弟进门来。厅堂喜烛光耀迷,今旦日子吉良时。文武客官齐请坐,新郎新妇茶捧来。”

此时,“新郎官”身穿长衫礼服,头戴红顶高帽,插金花,胸挂红绸布,在厅前恭候,先行“迎客礼”,向子弟拱手鞠躬迎接招坐,新郎递香烟,新娘捧茶。茶烟用后,即由“佳期头”先为“新郎官”请位,再为其他子弟逐个请位。后按席位次序排成队列,环绕酒桌,唱就位歌,随即开宴。席间有行酒令或猜拳追胜喝酒,尽情尽兴,最后才由“佳期头”宣布“送落房”。

“送落房”即闹洞房。“佳期头”手捧喜酒一碗,与新郎携手唱“送落房”歌(十喷床)。唱毕,新郎与新娘吃“合酒”,连喝三杯,桌上备有熟鸡蛋(去壳)一合、鸡腿一合、酒杯一合。“佳期头”斟满红酒,唱祝歌,新郎新娘再喝姻缘美酒满白头偕老酒。又唱尊老爱幼歌,喝尊敬公婆酒,再唱和睦邻里歌,新郎新娘再喝和睦邻里酒。喝完“合酒”,“佳期头”即夹起鸡腿塞进新娘嘴,让其吃鸡腿,意表新娘今后会持家。最后“佳期头”唱:“凤凰蛋,车一车,年头吃喜酒,年尾就做爹。······”

一般新娘婚后三天就要邀新郎一同回娘家做“头转客”。选一酒量较好的挑“女婿担”,两人步行到岳父家。一路鸣炮,村中人闻讯多来夹道欢迎。女婿见了上辈老人,便拱手鞠躬行礼。进入岳家后,要住宿一二日,轮流到亲房内叔翁家计亲,最后一晚由岳父设请“女婿酒”。宴席间“提壶”者常要请女婿唱令歌、行酒令。三轮酒后,常由挑担的“姻家伯”代唱令歌二首,代女婿讲感谢话,祝吉利话。酒后,请女婿吃晚饭,此时岳母捧出满碗饭,给女婿吃,这叫“饭心饭”。按婚俗碗内放着一包“饭心包”,意含岳母爱女婿,暗里赠“私家”。这时桌旁契母们(内兄嫂)即欢唱“饭心歌”。使女婿懂得丈母娘养女之恩、嫁女爱婿之意。女婿得到“饭心包”,吃完饭后,得掏回敬的“红包钱”,安放碗里,以示酬谢岳父母的恩惠。散席后,女婿进行送“分花包”,给一门亲属、男女小孩,以表首次“见面礼”。第二天夫妻返家。当晚即在男家举行“回门会”。设宴请房下叔父上辈人,祝新婚圆满。

禁忌习俗【生育禁忌】孕妇卧房忌钉钉子或乱翻动,担心受惊,动了胎气。孕妇忌摘水果,据说摘了果树不结果。产妇忌吃鸭子、鸭蛋,因为有“七月半鸭不知死期”之说。未满月的婴儿忌见生人。小孩麻疹后数十天忌吃芥菜。【交际禁忌】正月初七出门,初八忌归来。新娘第一次回娘家住宿天数忌单数。【生产禁忌】潮汐时分忌播稻种。秧田忌在水田出水处先拔。正月初一、初五、初九忌挑粪。正月二十忌作田事。三月初三忌下田。“封龙日”忌执铁器。四月初八忌水牛下地犁田。“立秋日”忌巡田。【生活禁忌】正月初五、初九忌在露天旷地上晒衣服。炉灶忌炖狗肉、蛇肉。忌以手帕赠人,忌拾路遗毛巾。赠送礼物忌单数。忌单手棒茶迎宾。忌用筷子打猫。【祭祀禁忌】忌女性代表家庭在坛前烧香秉烛与朝拜。忌以鸭子为供品,忌在神宫庙观、石母、树王面前便溺。

关于畲族单岁出嫁的内容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就等有才的你 中国畲族第一乡 面向全国征集形象LOGO和口号

联系我们

Q Q:

微信号: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