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老铁们好,相信很多人对2020年立春是农历哪一天都不是特别的了解,因此呢,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2020年立春是农历哪一天以及2020年农历几月份是闰月的问题知识,还望可以帮助大家,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,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
本文目录
2020年闰月吗有闰几月啊2020年是闰几月1968闰七月、1976闰八月、1984闰十月、2004闰二月、2012闰四月、2020闰四月、2028闰五月、2036闰六月、2044闰七月、2052闰八月、2080闰三月、2088闰四月、2096闫四月。这些都是有闰年闰月的年份,我们也叫作双闰年。
闰月(Leap Month),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。在亚洲(尤其在中国),闰月特指农历每二至三年增加的一个月。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,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,每2~3年置1闰。古代曾采用十九年置七闰的闰周,到唐代的《麟德历》时废除了固定闰周,采用无节令月置闰,因此是该闰时置闰。
扩展资料:
置闰由来
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,所采取的传统农历是一种以阴历为基础,同时又融合阳历成分而形成的历法,即为阴阳合历。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的。阴历则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而制定,根据月相确定日期和月份。一个阴历朔望月平均为29.5306天,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,与阳历回归年(约365.25天)相差11天左右,3年累计的时间差距会超过一个月。因加入了阳历成分,故农历是兼顾太阳、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,属阴阳合历。由于纯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,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,不能反映季节。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,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;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天数,于是农历便通过“置闰法”进行调整使两者年总天数相适应。
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“十九年七闰”,即每隔两年到三年,就必须增加一个与上一个月相同的农历月份,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。置闰法的规则是依据与阳历回归年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来定的。一个回归年分为二十四节气,如果二十四节气从立春排到大寒,那么单数个就叫做节气,双数个叫中气。农历用十二个中气分别表征一年的十二个月,中气与中气之间的平均相隔相较一个阴历朔望月会多出近一天。长此以往,总会出现中气在月末的现象,那么接下去的一个月必然会没有中气而只剩节气了(也就是下一个中气位于之后第二个农历月的月初)。于是这个没有中气的农历月份就被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。
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.5306日为基础,所以大月为30日,小月为29日。为保证每月的第一天(初一)必须是朔日,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,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。因此,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,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、四月是小月,九、十、冬、腊月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。
2020年闰月是四月。
为什么农历有闰月
我们常说的公历(阳历)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,计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。
而农历(阴历〉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运转一周为一月,计时29天半。
农历主要是在东亚地区民间被广告使用,农历是一种传统的阴阳合历。相传为古代黄帝时代或者夏朝创制的,农历又称黄历、夏历
大月每月30天,小月29天,一年只有354天或355天。这样一样,农历的一年就要比我们常用的公历一年少11天左右或是少了10天。于是,人们为了和四季的变换相吻合,就会在一定的时间后增加了一个月,而这个月就被我们称为闰月。
自从使用了西方格里历以后,我国传统的历法就被称为了旧历或是传统历。后来就将西历称为公历,而旧历称为农历。
闰月的确定其实主要是跟24个节气有关。农历中的24个节气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。这样就可能出现有的月份有一个节气在月末,下个月只有一个节气的情况,农历就规定在这个月之后安排一个闰月,比如在1982年农历4月28日是小满,后面的一个月就只有一个节气芒种,要再下一个月才有夏至。因此,就在四月之后安排一个闰月,称为闰四月。
闰月几年一次
俗话说:“三年一闰,五年两头闰”,这就是说农历会每隔两三年就有一个闰月。民间有“十九年七闰”的概括法。
2020年立春是农历哪一天和2020年农历几月份是闰月的问题分享结束啦,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?欢迎您下次再来哦!